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五次會議于2020年11月9日至10日以視頻會議形式舉辦。11月9日,雙方聚焦中歐合作相關領域,成功舉辦五場線上主題研討會。11月10日,機制中方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和機制歐方主席、歐盟委員會創新、研究、文化、教育和青年委員瑪麗亞?加布里埃爾共同出席本次機制會議。雙方發表以下新聞聲明。
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建立于2012年,與中歐高級別戰略對話、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一道,形成中歐關系的三大支柱。自機制建立以來,中歐形成了多層次、全方位的人文交流局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中歐建交45周年以來,各領域合作為深化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機制第五次會議上,雙方認為機制第四次會議召開以來取得的成績促進了中歐人文交流合作;雙方同意繼續加強合作,以在公平對等的環境下增進思想交流、促進人員流動。
在教育領域,雙方認識到新冠肺炎疫情對教育領域及其人員流動造成特殊影響,同意教育領域應在疫后恢復階段發揮重要作用。雙方回顧了中國學生學者及機構在“伊拉斯謨+”計劃中的積極參與情況。雙方同意依托中國政府獎學金項目、“伊拉斯謨+”計劃等,在互惠的基礎上擴大中歐學生學者雙向交流規模。雙方歡迎“中歐高等教育質量對標與學分互認項目”研究團隊發布學分互認指導綱要,以促進高等教育機構的兼容性。雙方支持中歐高等教育機構通過多種方式聯合培養高層次人才。
在科研人員流動領域,雙方同意促進科研人員的雙向流動,并提升科研人員流動機遇的顯示度和吸引力。
在文化領域,雙方同意在文化遺產領域交流有益經驗并加強合作,特別是在城市改造和革新過程中保護文化遺產方面。雙方同意通過論壇及各種形式促進合作和思想交流。
在體育領域,雙方同意拓展包括在“伊拉斯謨+”計劃下的國際體育合作,相互支持并分享推動體育發展和人員流動、舉辦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的經驗。
在青年領域,雙方認為青年組織間的國際合作在應對共同挑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意推動中歐青年組織在氣候變化領域開展思想交流和項目合作。
在性別平等領域,雙方認為必須解決教育中與性別有關的成績差異和性別角色定型問題。
雙方一致同意2022年在中國舉行中歐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第六次會議。
來源 | 教育部